行業(yè)動態(tài)

新聞快報

木匠老翟--記全國勞動模范、中建五局
裝飾幕墻有限公司項目總工翟篩紅

2016/5/5 湖南日報 點擊:13841

翟篩紅 帥兵 攝

湖南日報記者 周月桂 胡信松
    木工刨、三角銼、曲尺、墨斗、鑿子、砂紙、磨刀石……4月29日,在中建五局位于長沙坪塘的項目工地上,翟篩紅從他常年隨身攜帶的帆布包里掏出了上百件工具,整齊擺放在一塊黑色絨布上。
    “這些寶貝跟了我?guī)资炅耍沂悄窘?,工具是安身立命的家伙,不借人,也不跟別人借。”這里面,有自己設(shè)計制作的,有改裝改造的,每一樣都那么順手,每一樣都無可替代,去哪都要帶著。
    從一名農(nóng)民工成長為中建五局裝飾幕墻有限公司的項目技術(shù)總工,成為全國勞動模范,翟篩紅的人生里,丟不掉的除了木工工具,還有匠人本色。

    磨刀石與漫長的修行
    從翟篩紅的帆布大包里掏出來的磨刀石就有4塊,大小厚薄不一,每一塊都頗有重量,任何一次出門都必須帶著。
    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刨刀、鑿刀等木工工具都有較鋒利的刃口,需要經(jīng)常修磨,才能既省力又保證質(zhì)量?!拔业呐俚抖寄サ每梢怨魏恿?,出門就不用帶剃須刀了。”翟篩紅笑著說。
    上個世紀80年代,江蘇省靖江市陳塘村,16歲的翟篩紅因家貧輟學(xué),父親讓他學(xué)門手藝,他選了木工,“比泥瓦匠干凈,比裁縫受人尊敬”,是很體面的手藝活。
    他拜了一個手藝精湛的姚姓木匠為師,接觸到第一件工具就是磨刀石。磨刀的時候,手往前和往后的角度不能變,兩個手指頭的力要均勻,這種平衡和均勻,需要的就是“用心一也”。
    師傅先讓他磨了三天刀,才碰到木頭。兩年的學(xué)徒生涯里,每天做的都是搬木方、拉大鋸、刨木板這類粗活,18歲“出師”,連一張木凳子都不會做。
    然而,就是這兩年枯燥的學(xué)徒生涯,反復(fù)的訓(xùn)練,打下了最扎實的基本功,令翟篩紅受用終身?!澳サ恫徽`砍柴工,真是這個道理?!钡院Y紅說,師傅領(lǐng)進門,之后就靠自己的修行了。
    “出師”后,翟篩紅前往上海攬活。好不容易找到的活,別人一天干完,他要三天;別人一次到位,他要多次返工。收工之后,別人相邀出去玩,他留下來繼續(xù)摸索;別人做完便丟之腦后,他卻不時地在腦子里撿起來想想其間的細節(jié)。在打工的弄堂和蝸居的地下室里,小木匠的手藝日益見長。
一朵刨花里的匠心
    薄薄的刨花隨著刨刀的運動而綻放,這些木頭里開出的花,每一朵都同樣大小、厚薄,它們均勻地卷曲著,像一件工藝品。
    “刨花好看,木頭才可能均勻、平整。”僅僅是刨出這樣一朵又薄又勻的花朵,大部分木工可能一輩子也做不到。刨得這么好看,并沒有太多實際的意義,刨花大多時候是用來生火的,然而,翟篩紅愿意這么干:“一個木匠,最大的成就就是把手藝練到最好?!?br />     20歲的時候,他接到第一個古建的木工活,是在無錫一個影視基地建一座亭子、一架水車,水車將水翻到屋頂,水從瓦楞里流下形成珠簾。20多年了,那陽光下的亭子、水車、珠簾,一直印在他的腦海里。
    從那以后,他就癡迷上了古建木工,遇到亭臺樓榭、廟宇書院,就會挪不開腳步,反復(fù)觀摩、記錄、思考。他曾多次觀摩無錫太湖一座古廟的雕龍木柱,直到每一片鱗片都了然于胸。
    1995年,翟篩紅進了中建五局裝飾幕墻有限公司。當時的公司總經(jīng)理都云樹對這個農(nóng)民工印象深刻,因為他“非常愛學(xué)習(xí)”。都云樹家里有一本《營造法原》,豎排繁體字,還是文言文,大部分本科生都讀不下去,而翟篩紅這個初中畢業(yè)的農(nóng)民工居然把它啃完了。
刨刀背后的創(chuàng)新
    刨刀,可能是木匠最明顯的標志。以前在鄉(xiāng)下,只要有人將刨刀往肩上一扛,就會有人問:“師傅今天去誰家做木工?。俊?br />     一般的刨刀,約15至20厘米長,長的可達40至50厘米,不過,翟篩紅掏出的這把刨刀,卻相當袖珍,只有5厘米長、3厘米寬,“我自己制作的,做精細活的時候用得著?!?br />     一個人身懷絕技,是藏不住的。翟篩紅在中建五局的勞動競賽中脫穎而出,被推薦參加了2006年舉行的全國建筑技能大賽,奪得全國精細木工比賽第一名。
    成為“木工狀元”后,翟篩紅被破格提拔為中建五局裝飾幕墻有限公司無錫分公司副總經(jīng)理。干了不到半年,他卻坐不住了:“手藝人天天坐辦公室怎么行,那么多新材料、新工藝,我不去工地,怎么學(xué)習(xí)?”
    翟篩紅堅決要求回去當木工,公司最終同意他去項目工地上做技術(shù)指導(dǎo),但是工資仍舊按之前的待遇給,為項目做事并沒有額外收入,等于“白干”,但他樂意,并且格外珍惜這爭取到的“學(xué)習(xí)機會”。
    在洛陽牡丹城、西藏郵電商貿(mào)樓、中建大廈等工程,翟篩紅擔任木工工長或技術(shù)總工,在許多關(guān)鍵環(huán)節(jié)都有創(chuàng)新,如整體吊頂安裝、移動操作平臺、地面放線及特制工具等。在他和同事們的努力下,中建五局裝飾幕墻有限公司近6年9獲魯班獎,4獲全國建筑工程裝飾獎。
卯榫的失落與傳承
    細碎的鋸末在空中飛揚,鋸開的木頭散發(fā)著木香。翟篩紅在做一副仿古掛落,卯榫結(jié)構(gòu)要求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要精細,沒有一顆釘子,卻嚴絲合縫,滴水不漏。
    “你喊我老翟、翟木匠都可以,”翟篩紅希望記者這樣稱呼他,他說自己是“末代木匠”:“從前的木匠啊,不用釘子不用電,帶上一袋工具到哪里都能開工?,F(xiàn)在已經(jīng)少有真正的木匠了,大多數(shù)是只會涂膠水釘釘子的木工。”
    失落是有的,已經(jīng)沒有幾個木工會打眼開榫了。然而,手藝難以傳承,精神卻可以影響更多人。
    2006年,“翟篩紅班組”成立,翟篩紅開始帶徒授藝。“一切手工技藝,皆由口傳心授?!痹谇楦薪涣髋c行為感染中,他傳授給徒弟們的,不僅僅是手藝?!暗院Y紅班組”從最初的十幾人發(fā)展到現(xiàn)在數(shù)百人,許多人已成為公司的技術(shù)能手和中堅力量。
    榮譽接踵而來,全國五一勞動獎?wù)?、全國技術(shù)能手、全國勞動模范等等。然而,心心念念在手藝,對名利的感覺也就淡了。翟篩紅的鑰匙串上,有一個自己用紫檀木雕刻的蜘蛛掛件,寓意“知足”,因為經(jīng)常用手搓,木頭已經(jīng)油光發(fā)亮。
    2015年,中建五局裝飾幕墻有限公司又創(chuàng)建了“翟篩紅勞模創(chuàng)新工作室”。一個人內(nèi)心有光芒,總是能照亮更多的人。
    干完活,把工具收拾整齊,分門別類地放回帆布袋里。翟篩紅說,以后退休了,要開一個工作坊,專門做古建木工,帶一幫徒弟,將手藝活傳承下去,也傳遞專注、求精、創(chuàng)新和敬業(yè)的工匠精神。

來源于《湖南日報》2016年5月1日


打印|關(guān)閉

.015625